俄罗斯课本中对中国史的评价, 视角与我们截然不同, 却一针见血!

发布日期:2024-11-04 浏览次数:95

作为中华民族的近邻,俄国由于地理因素的原因,并未受到中华文化的广泛辐射,反倒呈现出偏西方化的趋势。这一独特的地缘因素所带来的便利性,促使俄国在经历工业革命之后走上了一条与我国大相径庭的发展道路。俄国作为苏联的前身,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涌现出了诸多伟大的人物。例如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在那个时代里,也有一部分俄国人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中国,他们的关注并非出于侵略的目的,而是单纯的为了深入的研究这个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国度。值得注意的是,法家思想并没有因为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而彻底销声匿迹,而是犹如一股暗流在儒家思想的掩盖之下,悄悄地涌动着法家思想。如与儒家思想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中国封建社会独特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

随着儒家思想在中华大地逐渐确立起正统的思想,礼仪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整个社会在这种礼仪观念的规范下,各个方面都逐渐达到了一种和谐的状态。处于统治地位的阶层,通过维持这种既定的社会秩序来确保帝国能够稳定的发展。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进程中,这种观念如同涓涓细流,逐渐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深入到每一个人的人心,甚至连乡村的普通百姓也将这种观念当做是不可动摇的真理,奉为圭臬。

例如,在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禁锢女性的礼仪规范,其中“好女不侍二夫”就是典型的代表,这种思想观念其实已经远远偏离了孔夫子最初的本意。但是那些执行这些礼仪规范的人,却已经完全沦为了这种行为规范的附庸,她们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仅仅是机械的按照既定的规则形式,那些因为违背了这种规则而被浸猪笼的女子,以及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都是这种封建礼教迫害下活生生的例子。在当时狭隘的社会环境下,她们根本没有能力和机会冲破这种束缚,杀出一条生路。

儒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等宗教有着本质的区别,当基督教传入西方的时候,罗马帝国面临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第一种选择是将基督教转化为治国理政的一种方式,让国民在文化心理上认同同一个罗马帝国。第二个选择则是受到基督教的辖制。罗马帝国被动的选择了后者,从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封建帝国选择了前者。正因为如此,宗教在中国民众的眼中更多的是被视为一种实用主义的存在,而并非是一种灵魂救赎的方式。

在西方,人们经常到教堂去祈祷,目的是为了净化自己的灵魂,而在中国人们信奉宗教,往往是抱着特定的目的,例如人们会求神佛保佑自己学业有成或者能够升官发财等等。所以即便是在中国有部分人信奉基督教或者佛教,在他们的观念里,这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俄罗斯课本中对中国历史的评价视角,与我们截然不同,却一针见血。对此,大家是怎样看待的呢?